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临县公安交警11月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减量控大”新闻通稿
发布:2020/11/26 来源: 阅读:621

临县公安交警11月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减量控大”新闻通稿

交通与法制讯(刘建民 崔保明 报道)

公安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开展以来,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做好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布署,紧扣“两个更大幅度下降、一个遏制、一个杜绝”的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充分对临县道路交通事故、人、车、路、环境的特点综合研判,提出了“一个理念、两条主线、三个狠抓、四项措施”的工作思路。“一个理念”,即“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主动作为”的理念,“两条主线”,即国省道公路和农村道路两条主线, “三个狠抓”即狠抓基础建设、狠抓路面管控、狠抓措施落实,“四项措施”,即:一是科学研判预警、统筹精准决策;二是周密安排布署、细化工作措施;三是紧盯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位;四是聚焦重点工作、各个分解击破。“四对照”、“七强化”为总体布局,持续推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紧紧围绕“八大提升工程”,聚焦“一盔一带”,创新交通事故可控可防之路。

一、强化组织布署,细化措施落实

为做好预防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大队第一时间成立了由秩序股、安全股、宣教股、监察室、车管所、事故科、指挥中心组成的预防事故“减量控大”工作专班;制订了《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预防事故“减量控大”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省市交管部门考核方案,不断完善,结合辖区实际状况,研判事故多发点段,确立了全县西部以“控大”为主,东部以“减量”为主,东西部统筹结合的战略思路,西部 339国道临县段全长35公里路段,实行货车单向通行,设立7公里货车专用道,并对城庄路段马路市场综合治理,在东部218省道设立示范公路,人防技防相结合,东部西部共整治。每月不定期召开事故专班例会,每月到事故多发辖区中队召开事故研判会,逐一检查各职能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建立辖区事故通报制度,实行一方有事故,全队搞研判的机制,厘清责任清单,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以“严执法、除隐患、补短板、固基础、广宣传、促共治”为六个突破口,力克预防事故的难点,真正把事故预防的责任、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为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大队以“七进”常规化宣传为基础,以“一盔一带”常态化宣传为主线,开拓创新多元化宣传教育格局。一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两微”、手机短信平台,紧紧围绕“五大曝光行动”大力宣传,其中中央级网络宣传456篇次、省级网络宣传632篇次,省级报纸宣传61篇、市级报刊宣传32篇,两微平台、短信平台宣传提示136次。二是开展安全宣讲,制作各种宣传资料18种、宣传品4种、宣传版面36块。进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单位宣讲235次,重点对“两客一危一货”驾驶人、进城务工人员、“一老一小”开展面对面教育, “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开展以来,大队向援鄂抗疫英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赠送头盔300顶,并与企业联手发放头盔5000顶。三是创新宣传特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弦书”、秧歌等开展宣传教育,在全县23个乡镇主要路口设立46块警示教育提示牌,刷写墙体标语46条,利用广场电子屏、路侧标志牌开展宣传提示,同时在国省道沿线制作5块显示屏每日连续滚动宣传。充分利用农村“两站两员”宣传阵地,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开展宣传劝导。多措并举,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三、强化隐患治理,守住安全关口

大队遵循“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以事故专班牵头,先后组织相关人员12次深入全县23个乡镇、农村道路和国、省道进行实地研判,“地毯式”排查路段隐患,对事故多发点段、危险路段,挂牌督战,限期整改。严格“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管控,每月对客运车、危化车、货运车企业、驾驶人进行教育,督促客货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排查出的逾期未检驾驶人522人、车辆302辆,全部进行了督促整改,按时审验清零。目前“两客一危”检验率报废率均达100%;“营转非”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均达100%;源头清理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审验率达98%。此外,及时整改全县排查出的38处安全隐患路段,大幅度降低了源头安全隐患。

四、强化智慧交通,科技应用强警

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队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和科技装备投入。大队硬件建设和作战实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是新建了科技指挥中心,实现了公安交通大数据智能化融合,完善了城区监控全覆盖,在城区及事故多发点段安装35处违法抓拍系统,同步传输指挥中心。二是购置了事故勘查车2辆、增购33辆警用巡逻车,充实到基层一线,增加辖区巡逻管控力度。三是购置了100台4G执法记录仪,与指挥中心同步传导。四是在农村出村口安装监控实施,通过4G网络导入辖区中队、乡镇交管站、劝导站电脑,并与手机连接,实行对路口出入车辆实时监控、起到了侦破刑事案件、精准打击交通违法、动态监控交通运行、事故预防等作用,提升了工作效能,下一步该系统在全县范围的农村道路推广使用。

五、强化路面管控,提升通行效力

为保障城乡道路安全畅通,大队始终保持严打整治交通秩序的高压态势,把预防事故“减量控大”纠违基数作为降事故、保安全的重要手段,持续精准发力,路面巡逻向高密度、多路段发展。一是先后开展了城乡环境交通整治,二、三轮摩托车、三轮汽车专项整治、“一盔一带”安全守护专项行动、“两客一危一货”专项整治、酒驾专项行动等整治行动。截止目前,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88533起,其中:酒驾醉驾488起,无证驾驶143起、摩托车、三轮车无证驾驶3413起、涉牌涉证2479起、超员288起、超载399起、非机动车违法4554起、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28起、逆行60起、不按规定车道行驶26972起、驾驶机动车不系安全带19713起、驾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2027起、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198起、行人闯红灯70起、行政拘留23人。有效净化了路面交通环境。二是在城区三条主街道太和路、凤凰路、从龙路,增配20辆流动巡逻车对行人闯红灯、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汽车驾驶人不系安全带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解、教育、纠正和查处,新增隔离护栏11238米,增设8个助学岗,科学设置965个停车位,多项管控措施保证畅通。三是加大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着力“一灯一带”建设,在全县国省道和农村重点十字路口设置了326个警示标志标牌、420条减速带、安装了警示爆闪灯437颗、多功能车速反馈屏32套,从白文到三交218省道安装电子诱导显示屏5处。通过多管齐下整治手段,交通违法明显减少,城市道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分别达90%以上,汽车驾驶人安全带使用率达95%以上。

六、强化农村整治,夯实安全基础

临县为典型的道路山区县,全县的主导产业是农业,6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74%的公路仍然是农村道路,农业、农村、农民、农村道路、农用三轮车构成了我县农村的主要交通元素,预防交通事故特别是较大以上事故,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大队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主导思想,着力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综合治理新格局。一是因地制宜,强化基础建设,在全县23个乡镇建起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站,在全县631个行政村建起了交通安全劝导站,劝导员由原来 879名劝导员增至916名,每年县财政投资400余万元,发放劝导员工资,重新制定了劝导员职责,实行年度考核与劝导员工资挂钩。二是重视教育培训,提高劝导能力,每年大队组织农村劝导员集中培训,建立劝导员工作台账、考核标准,对农村所有的二、三轮车登记排查、签订安全责任状。三是健全落实中队与“两站两员”常态化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手机APP应用。精准打击与宣传劝导并用,共为18764辆三轮车都喷涂上了“严禁载人、违者重处”的字样。

七、强化事故救援,部门联动共治

按照《山西省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主动与临县人民医院、临县应急管理局、中国人寿保寿临县分公司联手,开启交通事故救援救治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的“四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全县23个警保劝导服务站,垫付社会救助基金14起,成功抢救交通事故重伤员20人,组织应急管理局,120急救中心、平安救援公司等单位开展危化品车事故预防演练,协调安监局、交通局、运管所、治超站开展“查违法、除隐患”联合整治,多方联手,共建临县道路交通安全新环境。

截止目前,临县共发生适用一般程序交通事故429起,死亡起数下降33.33%,死亡人数32人,死亡人数下降34.69%,受伤人数下降20.15%,财产损失下降20.6%。三人以上较大事故零发生,事故预防工作迈上了由被动变主动、由主动到驾驭的拓展之路,为全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创造了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了交通事故总起数明显下降、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三人以上较大事故零发生,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两降一零两满意”的既定目标,今后,我们将以盯盯子精神,全力强化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持续推进“八大提升工程”,大力深化“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尽职履责,对照目标抓谋划、对照任务抓落实、对照难题抓攻坚、对照实效抓推动,为临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创造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新环境。

Previous 临县交警大队2020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两公布一提示”
Next 吕梁市交警队四大队连夜查处侥幸心理无证驾驶和饮酒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