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闻修路不见路 , 修好挖开短命路”忻府区东社村的道路是如何通过验收的问题引发多方关注。面对前来问询的居民,忻府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但验收合格,而且经过审计,纪检委他都不怕。
“不到一年的就挖开的道路”也能验收合格,让人大跌眼镜。如果验收这般不靠谱,那验收的意义在哪里?如此“火速验收”是谁验收的?是什么机构验收的?又是怎样通过验收的?背后的程序能否公开?
忻府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再三强调,验收肯定合格,道路质量没有问题,验收资料都有,就是不待要给居民找,这的确很耐人寻味。如果验收肯定合格,那烂路不是明明摆到那儿吗?
只能说,如果验收是在一年内进行的好像没有这些问题,要是一年后验收的,就只能是验收的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这样的路,如何能验收合格?如果说食品跟人的生命与健康有关,必须严格监管的话;那住道路跟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更需严格验收。
众所周知,验收是事关质量问题的大事,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马虎了事,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装装样子,而是必须拿出专业的团队、专业的技术、专业的水准,对道路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审核,必须确保质量才能“验收合格”,不然,不仅是对工作本身的一种不尊重,更可能造成生命的凋零。
因为道路的质量问题,跟人的“行”息息相关,实际上,也就是跟公众的生活质量联系紧密。所以,在对这些道路进行验收时,就不能当“睁眼瞎”,就不能拿人好处给人便利,而应以质量为唯一准绳。
遗憾的是,当前的验收机制,似乎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意想不到的“验收合格”——坑坑洼洼、布满补丁的道路竟然“验收合格”。不得不感叹:在生活里“奇迹”真的是无处不在!
必须承认,先有不合格的验收机制,而后才有各种奇怪的破烂道路。当漏洞如此好钻,在利益的诱惑下,承包商又如何不去钻呢?因而,要避免忻府区东社村这样的道路也能验收合格,必须先完善验收机制——无论是管理的漏洞,还是机制设置本身的问题,都应彻头彻尾地进行纠正,唯有如此,才不会发生下一个“只闻修路不见路 , 修好挖开短命路”验收合格的笑话!
来源:忻州生活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