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社会焦点
【新闻文化论坛】新闻媒体如何运用舆论监督做好正面宣传工作
发布:2025/3/25 来源: 阅读:78

   秦海瑄

摘要: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社会对媒体的需求不仅停留在传递信息和事件报道上,更加迫切地需要舆论监督的力量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监督权力的行使,促进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内在关系,进而探究如何运用舆论监督做好正面宣传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新闻媒体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公众对正面信息的接受度。

在当今社会,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平台,承载着传递真实、客观、全面信息的重要职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舆论监督的深入报道和解决问题,为正面宣传提供了实践基础和价值支撑,正面宣传则是舆论监督的有益补充,通过引导公众关注积极向上的事件和人物,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正确把握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辩证统一关系,新闻媒体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统一关系












(一)促进社会和谐的统一















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作为新闻媒体的两个重要职能,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功能,但实质上却有着内在的统一关系,即都旨在促进社会和谐。这种内在统一关系是新闻媒体在信息时代面临多元化传播需求的产物,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公众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推动社会向着稳定、有序和融洽的方向发展。舆论监督通过对政府、企业及各种权力机构的监督,揭示问题和弊端,推动相关方面改进行为,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所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存在于社会中的负面和消极因素,然而,揭示问题并不等于消极批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正面宣传则通过报道和宣传那些积极向上、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人物、事件和事例,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发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热情。通过积极宣传社会的先进模范和良好风尚,正面宣传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积极正能量,推动社会形成共同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
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都着力于构建社会共识。舆论监督揭示问题的目的之一是让公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形成对问题的共识,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问题。然而,仅有问题的曝光可能会引发公众的焦虑和负面情绪,因此正面宣传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正面宣传,新闻媒体展现社会的美好和进步,让公众看到积极变化和成果,增强公众的信心和希望。在共识的基础上,社会更容易形成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构建。












(二)新闻客观真实的统一















新闻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其价值在于客观地反映社会现象和事件,让公众获得准确的信息,形成理性判断,促进社会和谐。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都应当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从而在引导公众的认知和行动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监督的手段,舆论监督的核心是揭示社会问题和不当行为,对权力进行监督,以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必须严格遵循事实真相,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性报道。只有客观真实地报道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才能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知,推动问题的解决。舆论监督所揭示的问题可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新闻媒体在开展监督报道时更需严谨求实,确保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的目的在于展现社会的美好和进步,传播正能量,激发公众的积极心态和向上力量。但正面宣传并不意味着掩盖问题或渲染虚假美好。新闻媒体在进行正面宣传时,应当坚守新闻的客观原则,全面展现积极事件的真实情况,不夸大事实,不断性报道。报道的内容应当经过核实和验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只有客观真实地报道正面的进展和成就,才能增强公众对信息的信任和接受度,使其成为社会向善和进步的引导力量。












(三)正确辩证认识的统一















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在新闻媒体中的内在统一关系,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要义之一,它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不能片面看问题,而是要全面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舆论监督要揭示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多维度地展现问题的全貌,不只停留于表象和局部,而是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同样,正面宣传要传播积极信息,也需要辩证思维,不能简单地强调表面的美好,而是要在客观的基础上,理性地评估事物的积极面和改进空间。通过辩证的思考,新闻媒体能够更加客观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更准确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
另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媒体要善于批评,对社会问题和不当行为进行揭露,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然而,批评不能滥用,过度批评可能导致社会的焦虑和消极情绪。因此,在舆论监督中,批评要有建设性,批评的目的是改进和进步。同样,正面宣传也需要新闻媒体进行自我批评,反思报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辩证方法让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中保持理性和公正,不偏不倚地引导公众的认知和行为。
二、运用舆论监督做好正面宣传工作












(一)加强正面宣传,

客观反映民意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传播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引导公众思想、传播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责任。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塑造社会主流思想,宣传积极向上的形象,以及全面、深入地报道民意民情,实现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引导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关注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这要求新闻媒体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积极报道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成果,树立正面典型和先进模范,宣传人民群众为了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奉献。通过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和手段,将社会主流思想融入到新闻报道中,让公众深刻认识到积极向上的力量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该密切关注社会民生,倾听民间声音,及时反映公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需求。这要求新闻媒体不仅要报道政策制度的宣传和解读,更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从人民群众中挖掘新闻价值,以真实的故事、情感反映民间的喜怒哀乐。通过这样的报道,新闻媒体可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让公众感受到新闻的温度,增强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和认同,形成共鸣和共识。在加强正面宣传的过程中,舆论监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舆论监督要关注正面宣传的实践成效,督促有关部门对宣传报道的积极向上内容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推广。同时,舆论监督要深入调查报道,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指出宣传报道中的片面性、浮夸性等问题,确保报道的客观真实性。舆论监督要严格自律,坚守新闻伦理,避免因宣传报道过度渲染或政绩式报道而失去新闻的公信力。通过这样的努力,新闻媒体将成为引导社会向善向上的重要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












(二)做好正负平衡,

全面看待问题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导者,在运用舆论监督来完成正面宣传工作时,必须巧妙地处理全面与局部、成绩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新闻媒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不仅要展示积极工作成绩和亮点,同时也应勇于揭示问题与弊端,以全面的视角审视社会。唯有如此,方能为公众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切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方面,社会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新闻媒体在报道时要全面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全貌,不可因局部问题而过度夸大或缩小整体问题的严重性,也不能因整体问题而忽视局部问题的真实情况。新闻媒体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调查,避免片面性的报道,准确反映问题的全貌和本质。同时,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媒体要关注各个领域和层面的问题,发现和揭示社会问题的多方面因素,推动问题得到全面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一方面,在宣传报道中,要实事求是地宣传社会的进步和成就,客观地反映政府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社会的发展成果,这样可以激励社会的正能量,树立信心,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媒体要客观真实地揭示问题和弊端,准确反映民众的呼声和诉求,为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提供真实的依据和参考。舆论监督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真相为准绳,避免偏激的批评和过度渲染,促进问题的科学解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新闻媒体在报道中要坚持公正、客观、公平的原则,不偏不倚地进行报道,实现正面报道和负面揭露的平衡,避免过度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让公众获得全面的信息,形成准确的认知。












(三)坚持真实报道,

转化负面舆论















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监督做好正面宣传工作的关键在于坚持真实报道,确保信息的客观公正。舆论监督并不等同于夸大抹黑或片面渲染,而是要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揭示问题的真相,推动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将负面舆论转化成正面宣传的目标。新闻媒体只有真实客观地报道问题,全面呈现事实情况,才能有效引导公众的认知和行动。新闻媒体要摒弃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收集多方面的证据,形成准确的报道。即使面对负面舆论,也不能为了迎合舆论倾向而盲目渲染,而应客观呈现问题的来龙去脉,客观评估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展现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负面舆论往往暴露了社会问题和弊端,这为新闻媒体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报道素材。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媒体可以针对负面舆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报道,揭示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责任,同时关注有关部门采取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报道,新闻媒体能够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问题,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寻求解决之道,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此外,公信力作为新闻媒体最宝贵的资本,只有在公众认可的基础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新闻媒体要加强自律,坚守新闻伦理,确保报道的客观公正和准确性。同时,要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原创性和深度,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只有拥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新闻媒体才能在舆论监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所谓的“负面舆论”转化为“正面宣传”。通过这样的努力,新闻媒体可以实现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的有机结合,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四)严格要求自身,

提升政治道德















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肩负着传递真实信息、引导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只有不断自我加压,不断提升政治素养、道德修养与专业能力,才能在新闻宣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政治素养是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必须提升的重要方面。政治素养包括对国家政治体制的了解、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政策,坚定政治立场,做到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不歪曲事实,不传播谣言,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政治素养也包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避免在报道中触犯相关法律,确保新闻报道的合法合规。道德修养是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方面。新闻媒体作为公共信息传播的平台,其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直接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行为。因此,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要始终坚守媒体职业道德,恪守新闻伦理,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捏造事实,不追求轰动效应,不散布低俗内容。同时,在舆论监督中,要尊重被报道对象的人格尊严,避免进行人身攻击和恶意诋毁,以道德为准则,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新闻报道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准确的信息获取,因此,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掌握数据分析和多媒体报道技术,以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新闻报道。同时,要加强对各类新闻事件的解读分析能力,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背后原因,为公众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报道。只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新闻媒体才能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为正面宣传工作作出贡献。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保持学习的谦虚态度,虚心向同行学习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媒体发展的需要,为新闻宣传的正面效果不断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正面宣传不仅是新闻媒体的责任所在,更是传递价值观、引导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通过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坚持真实客观原则,不夸大抹黑,不偏听偏信,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同时,新闻媒体要善于挖掘问题解决的积极意愿,将负面舆论转化为正面宣传。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报道正面事件和先进典型,引导公众向善向上,传递社会正能量。未来,新闻媒体将继续扮演着舆论引导的重要角色,为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传递正能量,不断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注: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新闻文化建设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杨建军     赵乃国             

Previous 以生命点亮生命,致敬平凡英雄孟必武同志
Next 总投资23.11亿元!应县这条路预计年底通车!